知识
2012金融危机事件(2012金融危机起因)
2012金融危机事件爆发后,美国 *** 出台了一系列救助计划,包括向银行发放流动性支票,以及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提振了市场信心,有效推动了股市上涨。然而,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美股再度暴跌。
谬论和节约悖论
老张是个很奇怪的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他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由于金融危机,国际上的订单大幅度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大裁员。老张虽然没有被裁掉,但是收入却少了不少,那时候老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挺悲观的,不敢花钱了,因为不知道情况什么时候会变好,所以大家都开始节俭度日,把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这样经济环境如果继续恶化,也好有个准备。
老张的父母从报纸上得知了外贸行业的危机,就打 *** 告诉老张让他改改习惯,要他勒紧裤腰带节俭度日。可老张并不这么想,他对朋友、同事和家人说:“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我们不能把钱存起来,这样做只能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们应该把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去消费,只有更多的消费才能挣更多的钱,经济环境才能更快地好起来。”大家都觉得老张糊涂了,怎么越是没钱的时候越应该花钱呢?大家都说他发表的是谬论。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节约悖论】
老张说的到底是不是谬论呢?应该说他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这些观点其实暗合经济学上的节约悖论。节约悖论是凯恩斯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所提出的著名的经济学理论,也被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指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则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却会增加国民收入,让经济繁荣,是好的。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群蜜蜂原来非常繁荣兴隆,蜜蜂们每天都大吃大喝。后来,有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你们不应该这样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否则你们很快就会消亡。”蜜蜂们觉得哲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它们迅速贯彻落实了哲人的教诲,大家都争着当节约的模范。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它们很快就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当年有人曾经劝告凯恩斯要从长远考虑问题,凯恩斯却很不耐烦地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都死了。”死了的凯恩斯可以不管明天,但是活着的我们却不能。
凯恩斯引用蜜蜂的寓言就是想告诉我们储蓄会让经济衰退,所以他鼓励人们去消费。而且,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也证明了节约悖论是有道理的。当时的人们对未来并不抱任何希望,人们不知道日子什么时候才会变好,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多存一点钱,但是人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了其收入的继续下降,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糟糕。直到罗斯福新政推出,努力增加就业, *** 消费和生产,美国才一步步从萧条中走了出来。
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根据乘数理论,国民消费的减少会让国民收入成倍地减少,从而使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 *** 总是会增加财政支出,鼓励消费,并采取种种措施来 *** 消费,以此来挽救经济的颓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节约悖论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也是短期的。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节约悖论其实是不存在的。
而且,在经济繁荣时期,增加储蓄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事实上,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是迫切需要积累资金的。在这样的国家就应该提倡节俭,鼓励储蓄,并通过降低利率来增加厂商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这样做总支出是不会下降的。要想彻底解决“节约悖论”,关键是要把储蓄转变为投资,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因此,银行应该增加有效贷款,把钱都用在刀刃上。所以说,发展中国家是不能依据凯恩斯的观点,大肆鼓吹 *** 消费的,而且有时候 *** 消费也不能让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完全销售出去,因为有时候产品结构和需求结构是不一致的。
比如在2000年前后,我国国内市场上曾积压了大量的彩色电视机。尽管当时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市场的反应还是非常冷淡。因为消费者已经普遍购买了彩电,整个彩电市场已经饱和了。消费者手里...
可是,开发新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那么资金从哪儿来呢?银行。银行的钱又来自哪里呢?居民的储蓄。从这个角度来讲,节俭不但不会导致经济萧条,反而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依然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节约用水和价值悖论
老张出生在一个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那里的水很珍贵,所以大家从不轻易浪费一滴水,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张也就从小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上大学后来到大城市,虽然水资源供应充足,但老张还是很注意节约用水,因为他觉得水对人真是太重要了,没有水人类根本活不下去。可是让老张难过的是,尽管很多人都明白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但还是经常浪费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在人们的眼中是种很便宜的东西,甚至不用花钱就能得到,很多地方甚至还是不收水费的。
面对这种情况老张很困惑,为什么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的水的价值那么低?为什么对人类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钻石市场价值却那么高?为什么有用的东西贱如尘土,无用的东西却贵如黄金?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价值悖论】
钻石与水的悖论,就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其实,老张的这个困惑早在两三百年前就已经由约翰·劳提出来了,后来亚当·斯密在他的大作《国富论》中借用了约翰·劳所提的这个例子,他指出:没有什么东西会比水更有用,可是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是非常有限的,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对人类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物品。当时他把这个问题称为“钻石与水”悖论,也被称为价值悖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钻石与水的矛盾呢?首先是因为供给方面的原因。从供给方面来说,除荒漠干旱地区外,水几乎随处可见,可见其数量之大。钻石则蕴藏在地表下,而且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与适当的条件才会产生(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天然钻石),这就说明其供给量是非常少的。所以说,供给量很大的水当然就没有供给量很少的钻石的市场价值大了。
比如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期,铝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所以,当时拿破仑举行宴会的时候会让大家用金杯,而他自己则用铝杯,以此显示自己的尊贵。拿破仑军旗上的金星也为铝星所替代。而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得到的沙皇的奖励也是一个铝杯。可见,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铝是非常珍贵的。
为什么铝如此珍贵呢?并不是因为地球上铝的含量少,相反地球上铝的蕴藏量仅仅比氧和硅少,是地球上蕴藏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是因为铝元素很活泼,很容易被氧化,因此纯铝很难被提炼出来。在拿破仑时期,用非常困难的 *** 才能将其提炼出来,所以铝一度比黄金还要贵重。由此可见,是供给的困难程度决定了铝的价值。
亚当·斯密也曾用价值论来解释这个问题。他指出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是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钻石的使用价值虽然很低,但是交换价值却很高。
另外也可以用边际效用来解释。水对人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是远远不如水的。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可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并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因为其数量不多,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还是很大的,也就是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钻石。而水虽然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给人类带来了极高的总效用,但是由于世界上的水相对来说还是很多的,这样一来,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所增加的效用就变得很低了。也就是说,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边际效用是解释不了价值悖论的。比如,在取水效率很低的沙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所增加的效用是很大的。再比如太阳能,虽然它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地球上的人取得太阳能的效率却并不高,所以太阳能还是很值钱的。
此外,价值悖论还给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一些启示:廉价的商品未必就是次品,价格昂贵的商品也不一定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所以,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手中财富的效用。
比如,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名牌,如果你想买套家居服,那就不必非得进专卖店才行,买一般的就可以了。再比如,女性朋友在选购化妆品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神化高档化妆品的功效,而是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肤质、脸型、肤色的化妆品。总之,最贵的并不一定是更好的,并不一定就是对自己有用的。
粮食丰收和丰收悖论
有一年,老张的家乡风调雨顺,小麦的长势很好,老张的爸爸很高兴,辛辛苦苦种地,不就盼望着粮食丰收,多卖点儿钱吗?多卖点儿钱就可以给在外上学的老张(当时还是小张)多寄点儿生活费,儿子也能吃好点儿;多卖点儿钱就可以给家里换台新电视机,家里现在的这台电视机毛病很多,早该换了。总之,老张的爸爸很早就把卖粮食的钱的用处给规划好了。
到了收麦子的季节,老张也回家帮忙,虽然收麦子都用机器,但是一些零散的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做的。果然不出老张爸爸的预料,那年的麦子比上年多收了1500多斤,真是一个丰年。邻居家的情况和老张家的情况差不多,乡亲们都挺高兴的。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都不怎么高兴了,原来从县里传来消息,今年因为小麦丰收,所以小麦的收购价格比去年下降了。这样一来,老张家里卖粮食所得到的收益和去年没丰收时差不了多少,这个结果让大家接受不了,这真是谷贱伤农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是降价了也得卖,不卖粮食钱从哪里来?再说家里也不能长期存放这么多粮食。于是,老张家就把粮食卖了,老张爸爸预想中的新电视机也没有了。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丰收悖论】
小麦丰收了,粮食产量提高了,按照常理来说,农民的收益也应该提高,可事实是,农民的收益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这种反常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丰收悖论”。出现如此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于1),消费者对于粮食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也就是说,粮食丰收的时候,其价格会因为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量不会因为粮食价格的降低而有较大的增加。这样一来,收成好反而会让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其实,丰收悖论不只存在于小麦等粮食产品上,很多和农民有关系的产品都存在丰收悖论。比如2008年时广东的沙糖橘大丰收,挂果增加了三成,但是价钱却降到了历史更低点。往年沙糖橘的收购价更高达到5块多一斤,零售价曾经涨到过每斤16块钱,可是2008年沙糖橘丰收后,其收购价却只有每斤七八毛到1块钱不等。这样的价格对于种植沙糖橘的果农来说,几乎是亏本的买卖。而且,当年的化肥比往年贵了三分之一,农药也涨价不少,工人的工资又高了不少,果农所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那么,为什么丰收了的沙糖橘会陷入“果贱伤农”的境地呢?
原来,前几年时沙糖橘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非常坚挺,种植沙糖橘的果农因此狠赚了一笔,他们用赚来的钱买来的“沙糖橘楼”“沙糖橘车”很让人眼红,于是很多人都开始种植沙糖橘,而 *** 也开始号召农民种植沙糖橘。于是,从2005年开始,沙糖橘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05年时,广宁县的沙糖橘种植面积仅仅10万亩,到2009年时就已经扩张到了23万亩。沙糖橘种植面积的增加加上沙糖橘亩产量的增加,造成了沙糖橘的供给量急剧增长,可是市场对沙糖橘的需求量却没有增长得那么快,于是沙糖橘的价格就下降了,再加上其他成本的增加,果农的收益当然就减少了。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多国家已经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对农产品进行补贴的农业补贴政策,有的国家甚至通过对农民实行休耕补偿的方式去控制农产品的供应量。我国所实行的粮食更低收购价、猪肉冻肉收储等惠农政策,则是通过 *** 购买来调控农产品的需求,为广大的农民排忧解难。此外, *** 还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不但要补贴粮食,还要在化肥、农药、农机服务等方面对农民进行补贴,只有这样,农民的收入才能增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一家食品加工厂把粮食、肉类、鲜果,制成居家休闲、旅行皆宜的罐头、点心、零食,行销于国内外,其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又岂是人们一日三餐可比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农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升高了。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会说:既然种地不赚钱,那为什么不让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从事更赚钱的工作呢?这是因为农业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如果没人种地了,国家没有粮食,那么社会就乱了,所以一定要有一部分人去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可是,国家毕竟财力有限,农民单靠国家的惠农政策是很难大幅增收的。只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破解丰收悖论。因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好处是增加了市场对初级农产品的需求。
自行车买卖和格雷欣法则
老张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哈尔滨试着自主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很盲目,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就随便做了一些小买卖,虽说不曾赔钱,但也不曾赚钱。老张觉得这样下去是瞎耽误工夫,就决定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就在他考虑该干什么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他卖自行车合适。
朋友说,虽然现在人们平时出行的时候都不怎么骑自行车了,但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自行车却从原来的大众交通工具变成了健身休闲的工具,平常闲下来的时候好多人都愿意骑着自行车去外边逛逛,不但锻炼身体,而且环保,所以现在自行车市场挺火的,市场上的自行车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各种档次都很热销,因此卖自行车准保能赚钱。而且朋友还告诉老张,自己和某知名品牌自行车公司的人有交情,从他们那里进货能够拿到一个比较低的价格。
老张听朋友这么说觉得挺靠谱的,就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哈尔滨市A区的中心商业区开了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由于地段优越,自行车的牌子也叫得响,所以店里的生意还不错。后来业主大幅度提升了租金,老张就把店迁到了B区,也是在中心商业区,奇怪的是自从店铺迁到B区后,生意就比以前冷清了许多。
开始的时候,老张觉得自己刚到这里,大家还都不知道,花点儿钱做做广告,再搞搞促销就好了。没想到广告也做了,促销也搞了,店里的生意还是没有明显的起色。老张觉得是不是自行车的定价有点儿高了。于是,他就把自行车的价格都调低了一些,可还是不行。这下子老张可真犯难了。
有一天,他和旁边商铺的陈大哥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他就提到了自行车不好卖的事情。陈大哥听他提到这个,就很惊奇地问:“你不知道B区有个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吗?”老张说:“这里有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我知道啊,可他们卖的是二手车,我卖的是新车,这也没关系啊。”陈大哥听他这么说,就说:“老弟,我看你是真的不了解这里的情况啊,这个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还真的和你卖的自行车有关系,因为他们卖的大部分都是被偷的赃车,改天有时间我带你到那里看看,你就全明白了。”
第三天中午,吃过饭闲下来的陈大哥带着老张来到了B区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所谓的“市场”其实就是一条街上的十几处二手自行车摊,这里的二手自行车款式多样,从古老的大“二八”到新型的折叠自行车,价格也不一,但是都比新车便宜80%~90%,老张还在一个摊位前看到好几辆九成新的名牌自行车,可价格只是新车的30%。在闲逛的时候,老张还看到几个人推着很新的自行车向二手自行车的摊主询问:“没有收据的自行车这里收吗?”老板说:“只要有车子就行,收据那玩意儿没用。”
老张一看就全明白了,原来这里卖的二手自行车有很多都是不法分子偷来转卖的,这样的车子比较新,价格也比较低。这样一来,当然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买新车了。而且,陈大哥还告诉老张:“这里很多摊主都有固定的供货人,如果顾客点名要什么样式、品牌、档次的自行车,那些供货人就会按照要求去‘弄’,在这里卖车的人和买车的人对车的来历都是心照不宣的,而且这里的很多二手自行车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所以,在这里一手自行车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如果实在不行,你就尽快考虑改行做点儿别的。”
老张听了陈大哥的话心里很郁闷,但还是决定再看一段时间,可是店里的生意仍然没什么太大的起色,没办法他只好离开了B区。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市场失灵】
老张遇到的这种情况,归纳起来就是市场本身并没有办法阻止被盗卖的自行车扰乱正常的自行车市场,无法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 *** 的干预才能让自行车市场回归正轨,那么 *** 该怎么做呢?公安机关应该严厉打击自行车盗卖活动,工商管理部门要严厉惩罚那些出售被盗自行车的经营者,这样市场才能回归正轨。
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也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是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铸币局局长格雷欣提出的,格雷欣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经济学家,他对货币与交易方面的事情是非常了解的。经过长期观察,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良币),使用成色低的货币(劣币)进行市场交易、流通,这就叫作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简单的说法,具体来说,就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着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相同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就必然会被熔化、收藏或是输出,从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比较低的货币反而会逐渐增加,直到充斥市场,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故事中那些被盗卖的自行车占领了正规自行车的市场,很多人都购买被盗的自行车,导致正当经营者关门,合法商品失去市场,这也属于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也属于市场失灵的一种。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有办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来说,这个词汇通常用在市场没有效率的状况特别严重的时候,又或者是非市场机构比较有效率而且创造财富的能力比私人选择要好的时候;另外,市场失灵也被用于描述市场的力量没有办法满足公共利益需要的状况。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中的存在,通常会引起究竟是否该由市场力量引导经济运作的争论,而这样就产生了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的对市场失灵所做出的应对措施是由 *** 部门负责生产部分产品以及提供劳务,可是 *** 干预也很有可能会造成非市场力量的失灵。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其历史渊源。其实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习惯于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就意味着货币在充当买卖媒介的时候,其价值量减小了。古罗马人难道是傻瓜吗?不,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所使用的货币变得越来越轻了。当他们了解了真相后,就竞相把手中的那些足值的金银货币储存起来,专门使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后来为了控制这一现象,当时的罗马 *** 发行了带锯齿的货币,足值货币的边缘都有一些细小的沟槽。如果货币边缘的沟槽被挫平了,人们就会知道这枚货币被人动过手脚了。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西汉文学家、政论家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他所说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就是良币,这说明在西汉时我国就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了。
在男人和女人的婚恋中,经常发生劣质男与优质女结合的故事,劣质男因为要什么没什么,所以能在追求优质女的过程中用尽全力,最后成功将优质女拖进婚姻的围城,打败优质男,这就属于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的时代存在,而且在纸币流通的时代也存在。比如很多人都会把那些肮脏、破损、不怎么新的纸币或是不方便存放的硬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那些干净、整齐的纸币。
此外,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还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平时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或是地铁上下班的时候,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人总是会被挤得东倒西歪,好几趟车都上不去,可是那些乱插队、不守秩序的人却经常能够捷足先登,甚至还能抢到座位,而有的人为了抢一个座位不惜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时间一长,那些遵守秩序、规规矩矩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每次车一来,大家都像疯了一样抢着上车,结果每次坐车都像打仗一样痛苦。
在某些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任用上也存在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一家报刊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医生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某座城市的一家大医院上班。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有高尚的医德,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因此,领导和同事刚开始都称赞他。可是没过多久,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都开始烦他了,因为他从国外带回了一个“坏毛病”:他从来都不收病人主动递上来的红包。
这个“毛病”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大家开始有意地疏远他,有的医生还公开声称没法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没办法,最后医院领导出面解除了他的聘用合同,与此同时还给他扣了几顶不大不小的帽子,声明他工作一向不称职、不能胜任医生的神圣岗位,结果这位医生就因为医院的这些声明,无法在国内的其他医院找到工作,最后只得重新出国找工作。
在我国古代的官场上,同样也存在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比如在贪污横行的年代,那些独善其身的清官常常被视为异端而无法容身,如果你不同流合污,那就只能被排挤出局。
那么,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都对货币的成色或是真伪非常了解,那么劣币的持有者就很难把手里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就算是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国家的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可是,事实上劣币和良币一样具有相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它们的购买力是相同的,这就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例如,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的那些外表装饰得很好的低质车会把那些外表破旧的优质车给挤掉,这是因为购车者并不了解二手车的信息,或是掌握得不多,可是卖车的人或是二手车经纪人却对车辆的各方面信息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情况下,卖车的人或是二手车经纪人会把一些低质车装饰得很漂亮,不掌握相关信息的购车者自然会购买这样的车子。那些外表不漂亮但是优质的车子就会没人购买或是降价出售,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劣车驱逐良车。
然而,格雷欣法则也有失效的时候,社会进入纸币流通的时代后,货币的不足值性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国家也必须用更加强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偿性(一国境内的所有债务必须以法定货币清偿,任何人不得拒收)。如果国家没有办法确保一种纸币的法偿性,那么这种纸币就会变成劣币。比如我国在国民 *** 执政末期,法币贬值,物价飞涨,民间开始使用银元,拒收法币和银元券,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作为工资发放给职员。老百姓开始使用银元而拒收劣币,这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再者,几种不可兑换的货币在同一个地区流通时,也会发生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比如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时,卢布曾经三次改变面值并严重贬值,从原来的0.65卢布兑1美元贬值到5000~6000卢布兑1美元的悲惨境地。所以,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中,中俄双方的商贩都乐意用人民币而不接受卢布。在这里人民币是良币,卢布是劣币,显然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这些都是格雷欣法则的反面例子,也可以被称为反格雷欣法则。
拍卖和赢者的诅咒
老张念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有意思的拍卖:一堂经济学课上,教授拿了一个装满硬币的玻璃罐,告诉在座的学生,接下来将会进行一场拍卖。大家可以对瓶子中硬币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各自报出一个价格,出价更高的人将赢得这罐硬币。
老张听教授这么说就认真地看了看那罐硬币,发现里面至少有7枚1元硬币和6枚5角硬币,因此他觉得这罐硬币加起来最少有10块钱。可是,正式开始报价后同学们的报价却很快就超过了10块钱,老张就想难道是自己算错了?于是,老张就开始往上加价,最终老张以15.5元的出价赢得了这罐硬币。可是,当他拿到那罐硬币后教授却告诉他,其实玻璃罐里的硬币加起来只有8块钱,老张多付出了7块5毛钱,因此老张的这次竞拍其实是失败的。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赢者的诅咒】
老张的出价远远高于竞拍品——一罐硬币的真实价值。因此,老张的这次竞拍是得不偿失的,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赢者的诅咒”。它是对经济学上一种特殊现象的称呼,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的出价高于其他投标者,但是他很可能因为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实际价值的价钱,从而导致所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甚至收益为负。比如,老张所拍到的玻璃罐里的硬币实际价值只有8块钱,但是他却出了15.5元,这时他所得到的收益就是一个负数。
赢者的诅咒最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权的拍卖市场中。1971年,卡彭、克拉普和坎贝尔三位工程师在《石油技术杂志》上之一次正式讨论了“赢者的诅咒”这一新的概念。他们发现:在墨西哥湾的油田拍卖之后,赢得拍卖的人最终在财务上出现亏损或是实际的收益要严重低于预期的收益,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在石油的名义价格从3美元涨到35美元的背景下发生的。
从他们和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拍卖的竞标价分布的区间非常广,更高出价往往超出更低出价好几倍,甚至是次高价的数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在很多石油公司对特定的某块土地非常感兴趣,想要获得其开采权时,对所有出价者来说,开采权的价值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一个参与竞标的公司都会从专家那里得到关于开采权价值的估价。
由于这块特定油田的石油产量实际上是很难估计的,相关专家所作出的估价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估价比较高,有的估价比较低。即使是竞标公司的实际出价要比专家们的估价低一些,可估价较高的公司也肯定比估价较低的公司的出价高很多。因此,赢得拍卖的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专家估价更高的公司。
这样一来,竞拍的赢者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其出价远远高出了油田的实际价值而造成亏损,这个时候该公司当然会失望。此外,如果竞拍的赢者通过这块油田实现了盈利,但是其盈利却远低于预期的收益,那赢得竞拍的公司也会感到失望。所以,赢得竞拍的公司不满意的概率会很大,这就是对赢者的诅咒。而之所以会出现赢者的诅咒,其根本原因是大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从理论上讲,如果所有的竞标者都是足够理性和冷静的,那么赢者的诅咒就不会发生,但是在拍卖中要想做到理性出价是非常困难的。在拍卖中,由于受到拍卖现场气氛的感染,竞拍人会不理智地抬高价格,导致赢者的诅咒现象的发生,其结果就是竞买人不再相信竞买制度,最终会导致市场的失效。
“赢者的诅咒”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股市。新股的市场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行股票的公司需要设定一个发行价格并按照发行价去销售新股,投资者也需要以发行价来认购股票。由于潜在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有信息的投资者掌握了新股充分的信息,他们很清楚哪些新股的预期市场价值会高于发行价,于是,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购买这样的股票,而且他们也很容易实现盈利。
但是,没有相关信息的投资者如果购买了预期价值低于发行价的新股,那就很容易会因为“赢者的诅咒”而遭遇沉重的损失。因此,没有信息的投资者认识到这种可能的风险之后,就会只认购那些定价相对比较低的新股,而且大家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新股的发行价格,那么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就不会认购新股,新股的发行就会遭遇滑铁卢。
此外,企业并购也常常会遭遇“赢者的诅咒”。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结果发现,高达75%的企业并购是完全失败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也曾对《财富》500强企业和《金融时报》250强企业进行的116项并购做过统计,他们发现其中61%的企业失败了,23%的企业通过并购获得了收益,还有16%的企业属于成败未定。他们还发现:企业并购的规模越大,经营面扩大得越广,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过去几十年间英美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表明,并购的交易价格平均为被收购公司市场价格的150%。过高的支付成本是企业并购“赢者的诅咒”的典型表现,对此,管理学界戏称为:“花的是天鹅价,买的是癞蛤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部分并购企业都觉得某项并购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会产生足够的协同效应,并购之后共同创造的价值将会远远高于在并购中所付出的代价。可是,通常情况下这种协同效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收购方经常会发现: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往往比最初的预期要高很多,而且并购后常常会增加大量的整合成本、管理成本等,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于是想象中的“馅饼”最终可能会变成企业的“陷阱”。
此外,并购的成败还与实施并购战略的决策者的心理和偏好有关。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决策者对公司并购成功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会过于重视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轻视已经披露的信息所揭示的客观情况,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并购活动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持过分乐观的态度,低估并购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这样一来,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失败。
在我国,最明显的赢者的诅咒现象体现在最热门的行业——房地产上,可以说“赢者的诅咒”同样困扰着房地产商。1999年大龙地产以50.5亿元的总价竞得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创下了当时北京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的纪录。不过,大龙地产坐上地王宝座后没多久,就因为无法按时缴纳土地预付款而被北京市国土局收回土地,同时高达2亿元的保证金也被罚没。
再比如北京雅居乐地产公司在2009年12月30日经过26轮的竞价,以7.1亿元竞得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4号住宅混合公建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而高达325.2%的溢价率,也让该地块晋升为当年的更高溢价地王。
可是,拍得该地块的北京雅居乐地产公司却没有因此获得收益,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在2012年5月2日被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收回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这让该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是地王所遭遇的“赢者的诅咒”。
-
上一篇
微信转账限额多少 微信限额20万怎么解除
微信转账是如今很多人日常会遇到的事,但一些经常需要大资金转账的朋友,但经常遇到微信转账限额,那么微信转账限额多少?微信限额20万怎么解除?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手机微信转账限额多少 一、付款方:实名用户,日限额200000元,月限额无限制;未实名用户,日限额1000元,月限额2000元。 手机微信转账每天限额多少 二、收款方:实名用户,日限额无限制,月限额无限制;未实名用户,日限额3000元...
-
下一篇
董明珠涉嫌违规问责 继赵薇股民索赔后格力股民可索赔
董明珠是一个努力做事业的女人,其刚给员工发放福利被人称颂的同时被爆出因违规泄露消息将被问责。关于董明珠涉嫌违规问责事件,有网友表示疑惑,作为一个好企业的领头者,这么被问责是不是不应该? 董明珠 其实,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其是一个好企业领导者就能放松。早在赵薇发出消息要花30亿买下万家集团1.8亿股份,到赵薇自掏6000万融资30亿高杠杆收购万家文化,再到举牌购买5
相关阅读
-
太保车险官网(太平阳保)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太保车险官网和太平阳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太保车险官网以及太平阳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洋车险全称 全称是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太保财险和太平洋是同一个保险公司,简称太平洋保险或者太保...
2025-11-04 21 -
泰和房产网(泰和房产网新楼盘)
今天给各位分享泰和房产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泰和房产网新楼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2023泰和碧桂园未来城将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居住地。2.这是因为泰和碧桂园未来城是由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泰和集团和碧桂园集团合作打造的,两家公司在房地产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他们将会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3...
2025-11-04 17 -
维信卡卡贷客服电话(请问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维信卡卡贷客服电话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维信卡卡贷显示财务处理己完成,但己过了七天,一直未放款,请问怎么回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维信卡卡贷网贷不还最终会怎么样 您好,贷款的钱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1、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
2025-11-04 15 -
无视风控大数据的口子,这些都是非常好下的!
无视风控大数据的口子,这些都是非常好下的! 最近,资质差的用户感觉下单越来越难。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忽略风控的大数据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无视风控秒贷的方法。这些都非常好。只要满足基本条件,就放贷,非常划算! 无视风控的热门开场明细: 1、和悦贷 它是移动和包裹支付的产品。最高申请金额为20万元。初始贷款金额一般在3000-50000元之间。使用周期为3-12个周期。另外...
2025-11-04 17 -
文昌房价暴跌4000元,文昌市房价5000以下
你好,海南海口的房价目前均价在15000元左右,也有个别周边的房价低一些的。 相对来说,目前在海口买房不如不澄迈或文昌买,澄迈和文昌离海口很近,房价比海口低了将近2000左右。 具体的房价查询可以到“海南策房网” 现在海南文昌的商品房大概1300-1500/平方.太低了。 听说现在开始涨了。国家卫星发射基地十万人要进驻航天城落户文昌之后,当地房价开始迅速上涨,目前...
2025-11-04 17